欢迎光临 江苏苏讯网 官方微博 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热线:18061633398

推进乡村治理还需根治“陈规陋习”

2020-01-07 16:45 来源:供稿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时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不断深入推进。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和基层治理的主要内容,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大量治理资源下沉乡村,乡村治理的社会参与度提高,乡村治理手段更趋现代化,乡村干部的治理能力和水平也稳步提升。(1月6日,人民网)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或因治理力度不大,或因治理资源不足,或因治理抓手不灵,一些乡村治理的痼疾顽症仍然存在,被相关施政者“视而不见”。如混混执法,狠人“吃香”能平事,政府形象遭质疑;旧债未了添新债,集体事务遭停摆;山寨产品下乡忙,躲避监管能力强;农村酒驾泛滥地,重城轻乡缺警力等等顽疾,给当下乡村治理带来更多亟待解决的课题。提升治理效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意味着乡村治理关注的工作更需全面,提供的服务更需丰富,乡镇突出反映的一些治理盲点,亟待通过尝试治理新模式、引入治理新资源彻底消除。

一是要注重发挥社会乡贤在推进多元共治中的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乡村治理的组织化程度。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涌现出了一大批工作能力强、工作热情高、群众公认、公道正派的民心人士,为此,探索实施“乡贤回归”社会治理工程,为社会能人实现价值提供舞台。在乡贤治理结构上,一是动员好有威望的退休回乡干部、有爱心的企业家;

二是动员好企业主、工商业主、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发挥好他们知识引领、人脉广泛的作用;三是动员好原村“两委”优秀干部和劳模,注重选择爱村爱民、热心公益、经验丰富、公道正派的人士参与。在工作中,围绕三治融合,引领村民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环境保护、清洁家园、邻里关系、婚姻家庭等方面提前介入,积极作为。并引领村民自觉遵守乡规民约,把新风尚树起来、固化起来,形成制度、敦化风俗,努力实现乡村治理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要进一步鼓励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深度参与乡村治理,努力提升乡村治理效率。目前农村经济社会已进入转型发展的攻坚阶段,为此,要努力搭建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平台,引导开展“平台拓展扶贫、壮大集体经济、阳光调解信访、全员倡导新风”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多元主体参与转型发展的氛围,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旅游、社会稳定、便民服务等更上一个台阶。

三是政府要营造良好的多元共治氛围,与不同的社会组织建立起沟通协作机制,吸纳更多的主体参与到乡村治理中,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大格局。作为社会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组织来自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在打破传统的政民“二元对立”格局过程中,不仅能拉近群众与政府之间的距离,有利于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还能起到对政府有关部门的社会监督,充当政府部门“正衣镜”。然而在传统的乡村治理模式中,由于缺乏沟通协调机制,导致政府对相关利益主体的关注度不够。为此,我们转换管理思维,创新治理形态,搭建各种形式的沟通平台,重视各种社会组织在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等方面的作用,采取协商会、座谈会、听证会以及问卷调查、信息公开等具体制度,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既听群众的“顺耳话”,也听群众的“逆耳言”,切实保障社会力量和社会组织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切实把存在的矛盾和问题搞清楚,切实推动政府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在工作中,政府注重组织、协调、管理、引导,特别是引导他们树牢“四个意识”,坚守政治信仰、站稳政治立场、把稳政治方向、强化政治担当,确保社会组织不偏离政治方向,确保参与的社会力量想做事、会干事,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乡村治理奠定基础。(作者:蔡菲菜)

原文地址: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