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宁区村官陆瑶打造民俗村落的探索

    来源:江苏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16-05-30 11:23    编辑:伊秀

江苏新闻周刊讯: 你能想象吗?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有一个仅82户人家的小村子郄坊村,去年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00万元。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互联网因子已深植这个传统的江南小村,线上经营红红
风采|江苏南京江宁区村官陆瑶打造民俗村落的探索

图为陆瑶(中)和作坊主们在一起。

江苏新闻周刊讯:你能想象吗?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汤山街道,有一个仅82户人家的小村子——郄坊村,去年共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500万元。而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互联网因子已深植这个传统的江南小村,线上经营红红火火。日前,江宁区公布了首批“互联网小镇”名单,郄坊村是其中之一。

陆瑶,是位时尚靓丽、充满活力的姑娘。初见面,很难将她与一位农村社区书记联系起来。2011年,陆瑶从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来到孟墓社区郄坊村担任大学生村官。从此,她和郄坊一起成长。

现任孟墓社区党总支书记的她,说话要比同龄女孩干练、利落,“依托互联网,我们正在打造一座‘民俗记忆小镇’,让到过我们村的人都能记得住乡愁!”陆瑶说。

5年前,郄坊村是一个很普通的江南小村。这个小村子早年曾以豆腐坊、酱油坊等手工作坊闻名乡里,近年来受机械化生产的影响,村民们都放弃了祖传手艺,纷纷外出打工。当时谁也想不到,老手艺还会复活,而且跟高大上的“互联网小镇”挂上钩。

为带领村民致富,陆瑶到村不久,就搞起了蔬菜种植,但带动效果不明显。反复调研之后,她提出了恢复传统手工作坊,搞农业旅游的设想。然而,却没有一户响应,“离南京城40多公里,傻子才会大老远跑过来玩?”但陆瑶顶住压力,借助街道打造美丽乡村的契机,争取专项资金,修马路、安路灯、搞绿化、建游客中心,先后为村里捧回了“国家级生态村”“省文明村”“省4A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等多项金牌。

村子环境美了,硬件完善了,搞旅游自然水到渠成。村民王明荣最先把自家小楼改造成饭店,开业正好赶上“五一”,4个包间一顿午餐就翻了7次台。瞅着他赚钱,左邻右舍坐不住了。王玉侠放下锄头,重新做起了手工粉丝;外出打工的小平夫妇又推起了祖传的豆腐磨盘。2011年,炒米坊、糕坊、香油坊、茶坊等7家作坊相继开张。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我们就把郄(qiè)坊改成了谐音的‘七坊’,既好认好记,又体现了村里的特色。”

七坊改的不仅仅是名字。那热腾腾的米糕、现磨的豆腐脑、新鲜采摘炒制的茶叶……在其它地方看不到的老手艺被七坊人复活了,游客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到记忆中的味道,还能参与到制作的全过程中,体验农家生产之乐。

风采|江苏南京江宁区村官陆瑶打造民俗村落的探索

图为陆瑶(左一)为游客介绍七坊村情。

七坊开始变得小有名气,但如何吸引更多的游客呢?陆瑶敏锐地意识到,必须将七坊“接通”信息高速公路。创业初始,她牵头创办了七坊宣传网站,陆续开通了微博、微信、微店等网络平台。

随着互联网基因的注入,最直接的改变就是客流源源不断。一家知名旅游网的负责人慕名而来,双方联手后的首个双休日引来游客3000多人。陆瑶乐呵呵地说,“前段时间,我们搞了一个加微信公众号送一道农家菜的活动,一下子吸引了10万粉丝。”

除了旅游大巴,每天穿梭在七坊的还有各大快递公司的车辆和小哥了。“3点前下单,当天发货,国内最迟3天到货。”七坊一家网店的工作人员邵永兰喜滋滋地告诉记者,产品网上卖得可火了,每天都有数百单米酒、麻油、粉丝发往全国各地。

各家作坊开办的网店“二维码”,成了七坊一景。墙头、门边、电子展板上,随处可见。在油坊的大木柜台上,醒目地贴着一枚“二维码”:“一瓶芝麻油20元,扫一扫就能付款!”油坊老板潘永宝坦言,他以前不懂电脑,觉得互联网都是虚头巴脑的,没想到,自从网店开成了,给他带来了很多的“回头客”。如今,油坊每月近四成销售额来自于线上。

小小的一根光纤,将村里的农产品和村外的大市场紧密相连。同时,村民们的“DNA”也被潜移默化地改变了。

一位社区干部津津乐道地告诉记者,过去有一些作坊主不爱洗头,也不戴卫生帽,批评几句还顶嘴,“几十年的生活习惯,改不了!”后来,游客来了,往后场一看,回去上网一发帖,营业额哗哗地掉。现实倒逼村民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

以往,社区动员村民想点子搞活作坊,村民总是抱怨干部爱折腾。陆瑶曾经动员过豆腐坊平师傅搞游客体验项目,对方则回敬一句“我没钱,你们想搞,就帮我垫钱!”最后陆瑶还真垫钱买了一批小石磨,体验项目一炮打响,让平师傅服了气。现在他变成了互联网达人,经常主动找社区干部商量营销方案。

为了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去年陆瑶与南京一家知名餐饮旅游集团反复沟通,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以七坊的旅游资源打包入股,把日常运营交给旅游集团打理。她算了一笔账,社区此前每年都要投入100多万元管护费用,今后这笔钱省了,每年还能为集体净挣20多万元。“社区人手紧张、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来办,有助于产业升级!”

风采|江苏南京江宁区村官陆瑶打造民俗村落的探索

图为陆瑶(右)帮助村民晒手工粉丝。

“那社区干部做什么呢?”面对记者的发问,陆瑶思路清晰:从繁杂的事务中脱身出来,干擅长的群众服务工作。

她所说的服务,指向很明确。首先是建成覆盖孟墓社区的服务“云端”。去年12月,陆瑶牵头建起的“汤山七坊电子商务平台”,一举夺得了南京农村电商创业创新大赛的季军。这个电商平台帮助七坊村民实现了产品进城、网货下乡的梦想,打通了七坊农村电商发展的“最后一公里”。“依托电商平台和现有的社区服务中心,‘云端’将让村民们享受到代买代卖、充值缴费、收发快递等一揽子服务。”社区主任助理陈胜谦告诉记者。

“城里有创业咖啡馆,我们七坊有创业老作坊!”眼下,社区还有一项重要的工作是“招商”。一位社区干部向记者介绍说,在七坊创业,只要租上两间老房子,就能开作坊,经营得好,回报很丰厚。目前,七坊的8家作坊年收入最少的十几万、多的已近百万。“农村也有金子可挖。我们打造的是一个乡村创客孵化基地。”目前,社区已经同一些城市创客展开洽谈,有不少人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陆瑶向记者展示了社区下一步发展规划。她在标注着七坊的位置上,用红笔画了一个小圈,然后沿着孟墓的范围画了一个大圈。她解释道,七坊周边村庄的道路、网络等硬件设施正在加速兴建,以七坊民俗文化小圈,带动孟墓“互联网+旅游+农业”大圈共舞,用互联网的基因,点燃全体村民创业的荷尔蒙,把传统民俗文化品牌擦亮!

更多新闻资讯:
18岁中学生杀害同桌后焚尸 逃至江苏被抓
江苏将迎来新一轮降雨 降雨致长江水位上升

江苏新闻周刊客服:025-660661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新闻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新闻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