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源:供稿 发布时间:2018-04-17 08:46 编辑:何瑶 浏览量:
近日,和一位基层干部聊天时,他告诉笔者:“当前基层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前有承诺书,后有责任状,每天忙得像陀螺一样旋转于扶贫、环保、拆迁、维稳、安全生产等领域,身心俱疲却找不到自身的‘存在感’。”(4月16日《陕西日报》)
众所周知,基层工作存在三大难题:头绪多、任务重、难度大,按常规思维来讲,负责如此“高难度”的工作,应该很能体现出自身的存在感才对,但有些干部却苦于找不到存在感。从表面上看,的确令人费解,但细究之下,其实也不难理解,为何没有存在感,也许是因为以下两方面原因。
其一,终日面对琐碎繁杂后的迷茫。基层工作平凡而又忙碌,日复一日按部就班,他们要做的事情很多,但权力很小,待遇不高,但压力很大,并且由于之前部分网友和媒体大肆宣扬的个案,导致大家对公务人员的整体印象就是“喝茶看报”。当办事热情屡屡受挫,每日“陀螺式”的工作状态依然得不得社会的认可,长此以往,基层干部便容易迷茫,自己每天兢兢业业都是为了什么?不清楚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自然就找不到存在感。
其二,工作没有干到实处。部分基层干部觉得自己每天都很忙,但浪费很多时间却依然没什么成效,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以“成果”的形式体现,基层干部很受伤,觉得做那么多事情却依然不能体现出自己的作用。其实,那种没重点、没效率、没效果的忙碌,只能算是“瞎忙”,但当局者迷,自认为付出了,却没有相应的回报,基层干部很“委屈”。
然而,不管是上述哪种情况,最能体现干部“存在感”的就是人民的“幸福感”。 只要真心诚意地为人民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让人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实际提高,这可不就是基层干部最好的价值体现,还需要去哪里找“存在感”?如若终日忙碌却依然没有实际成效,那就要反思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否出了问题,办事是否未切中要害,解决好这些问题,何愁找不到“存在感”?
“存在感”去哪儿找,怎么找,最好的办法就是以民众的“幸福感”作为导向,真正做到善于巧干、实干有为,这才是寻找“存在感”的正确方式。
(文/汪文川)
更多资讯阅读:
美团、滴滴对外称取消补贴 暗地发放优惠券江苏新闻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新闻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广告报价 | 采编人员查询
江苏苏讯网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苏B2--2016015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 (苏)字第 01272号
本站法律顾问:江苏衡鼎律师事务所 李杰 律师
Copyright © 2011 025ct.com, 025ct.com.cn,025ct.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中国·南京 客服电话:025-66066101 66066100 备案号:苏ICP备12080596号 苏公网安备 320115020100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