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讯快评丨“领导”加好友骗局何以屡试不爽?

    来源:供稿    发布时间:2021-04-12 08:34    编辑:沙风     浏览量:

领导添加好友有事相求?公司主管新建QQ群谈大生意,需要自己帮忙实时转账?遇到领导的请求,部分人会认为是自己在领导面前露脸和表现的机会,谁知到头来竟然是个骗局。(4月11日,中国经济网) 去年底,有骗子冒充乡党委书记,要加乡内某村支部书记为微信好友,

领导添加好友有事相求?公司主管新建QQ群谈大生意,需要自己帮忙实时转账?遇到“领导”的请求,部分人会认为是自己在领导面前“露脸”和“表现”的机会,谁知到头来竟然是个骗局。(4月11日,中国经济网)

去年底,有骗子冒充乡党委书记,要加乡内某村支部书记为微信好友,村支书一看,来自本微信群,头像也是领导的,姓名也是领导的,声音也是领导的,于是放松了警惕,殊不知骗子开始以领导的口吻说话,最后说最近手头有点紧,要“倒一手钱用一用,过几天就还”,村干部一看是“乡领导”借钱,就爽快地转款了,殊不知正中了骗子的诡计,遭骗了3万元,还把村支书给拉黑了,打电话报警后至今也没有追回被骗款项,真是后悔不迭。

在群里一打听,才知道这骗子冒充本乡领导行骗多次,不仅骗微信群内的村组干部,还骗县领导,由于县领导及时打电话给乡领导,才知道有网上骗子潜伏群内行骗一事,骗子虽然成功率低,只骗得逞了一次,但是其胆大妄为的确让下属人员有些防不胜防。从中国经济网报道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骗子冒充领导诈骗案件可谓高发,手段如出一辙,特别是冒充公司领导行骗屡屡得手,只有极少数下属反应快才幸免于骗局,可谓是防范意识挽回了损失。

骗子长期冒充“领导”,去诈骗真领导的下属,何以胆大妄为、屡屡得手?据笔者分析,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则,不少行政和企业的下属干部职工有官本位思想,生怕“领导”是真领导,不借钱心理过不去,生怕领导给自己“穿小鞋”,以后日子不好过,骗子也正是利用这种心理行骗;二则,骗子做的头衔、录制的声音、口吻非常神似、口音也真假莫辨,让人觉得是“真领导”在加自己、看得起自己,即便是被借钱,也不好意思打电话核对;三则,有些山区乡村干部没有经历过被骗的场景,也很少听说过被骗的细节,难免被骗子花言巧语忽悠而上当受骗;四则,有些干部职工被骗以后,生怕别人说自己笨蛋、傻子而不敢报警,不敢公开骗子的恶劣行径,也变现地让犯罪分子胆子越来越大;五则,绝大多数骗子藏在国外一些地方,以电信诈骗为职业,电脑技术非常高明,以话术本为行骗“指南”,整天研究骗人的切入点,更以为警察逮不着,非常地胆大妄为。

要破解日益猖狂的“领导加好友”骗局,不是一招一式、单打独斗所能够解决的,“领导加好友”骗局的实质问题,就是电信诈骗案件,这是一个困扰中国治安多年的问题,虽然现在有所收敛,但从事此类新型犯罪人员还不少,必须多管齐下加以解决,比如,由政法部门牵头组建多个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形成打击合力;开展国际合作,引渡电信诈骗犯罪分子、收回被骗资金;网络电信部门开展净网行动,进行预警干预,对来自国外的短信、链接进行严格审核并追根溯源;公安部门将警示做成铃声、进群、进村入户开展宣传警示,提高群众防诈骗的警惕性;金融部门对往来资金实行延时提取、实名取款、人脸人眼识别取款制度,对异地取款进行联审制度等等,通过多方联合打击防范,确保全面遏制电信诈骗、确保人民群众财产安全。(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660661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