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纸上数字扶贫”只值一纸处分

“纸上数字扶贫”只值一纸处分
2020-09-27 17:46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9月22日,江西省赣州市赣县区纪委监委通报了一起扶贫领域干部乱作为案例,该区大埠乡杨雅村党支部书记湛某青为贫困户虚报产业项目冒领奖补资金,受到党内警告处分。“产业奖补资金必须用于奖励、扶持发展产业的贫困户,我却多次给贫困户虚报产业骗取奖补,我真糊涂……”面对乡纪委办案人员,湛某青非常懊悔。(9月25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产业奖补金是脱贫攻坚的一项产业扶持发展种养殖项目的奖励政策,上级财政给资金激励群众发展相关产业,拉动经济发展、帮助产业实施人致富增收。通常的操作流程是由乡村宣传,组干部收集群众发展项目及其数量,村干部统计做表后上报乡镇政府,乡镇政府核实后报扶贫部门或者相关职能部门,相关部门审核并获批后在某个时段将奖补金打到群众的一折通或银行卡里。

在想象中,多人审核、程序严密的奖补资金,应该不会出现差错,奖补金会“丁是丁、卯是卯”地落实到种养殖身上,其实绝大部分如此,但现实中也有奖励被张冠李戴冒领的时候。江西赣州市赣县某村支部书记湛某青被群众举报在落实扶贫政策时搞虚报冒领,编造上报虚假的产业项目骗取奖补资金,金额虽然不多,但冒领行为引发群众的不满意。

从这桩张冠李戴领取产业奖补金的案情来看,村干部是起了好心办了坏事。为了“帮助”部分家庭特别困难的贫困户和没有发展产业的贫困户虚报项目、照常领取产业奖补资,该村干部集体开会商议研究此事,湛某青作为村党支部书记,非但没有阻止,反而支持这个做法,于是他们分头行动入户填报虚假发展产业资料,“帮助”2016年贫困户丁某等4人拿到各项奖补资金,杨雅村也完成了当年考核任务,领到了奖补金,此后几年故伎重演,几年下来,丁某、刘某、肖某等人未养蜂、未养牛,也没有种一棵水稻,却冒领养蜂、养牛、种植水稻产业奖补资金累计8800元,直接导致群众怀疑是在“花钱养懒汉”,可谓“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这样一来‘两全其美’,既能完成考核任务,又为贫困户做了件好事”,村干部认为是“两全其美”的事,确是为极少数困难群众冒领导了真金白银的“帮助”,但纸上的扶贫措施哪经得起群众信访、相关部门深入核查,一查实不仅奖补金全部清退回去,而且当事干部还因弄虚作假受到严肃处理,结果正如歇后语所言:“蜜蜂飞到彩画上——空欢喜”。

建档立卡群众脱贫奔康,主体责任在建档立卡户自身,基层干部有帮扶的责任和任务,但该村的部分建档立卡户却并不响应上级奖补政策,导致上级下达项目任务难以完成。村干部本应尽到帮扶责任,要求建档立卡群众因地制宜发展并上报发展项目,在财政资金的资助下增收,但该村干部宣传不深入、工作不细致,导致建档立卡群众对奖补一事无动于衷。为了实现“两全其美”的目标,“帮助”他们“轻轻松松”领到帮补款项,村干部就壮其胆子在纸面上“大搞发展”。从案件的侧面可以探知,正是由于该村干部工作作风不实不细,群众工作不深入,群众内生动力没有调动起来,直接导致构成了虚报冒领违纪问题的发生。

“我以为只要干部不把扶贫资金装进自己的口袋,把钱发给贫困户没什么大问题”,面对办案人员,支部书记湛某青却显得一脸无辜,很明显,导致这几名村干部弄虚作假违纪,其实是他们存在一个普遍的心理误区在作祟。一段时期,一些干部认为只要钱没有揣到自己包包里、自己没有挪用一分钱就不算违纪,其实这是说不过去的,是掩耳盗铃、揣着明白装糊涂的说法,其理由是,虽说干部本人没有贪占一分钱属实,但是使用了违纪的手段,为他人不当得利,造成了国家资金的损失,并造成了不良影响,还因弄虚作假违反了党纪政规,当事人虽没有拿一分一毫,但违纪违规行为是客观事实的,受到严肃处理根本不冤。

时至今日,脱贫攻坚这片书即将全部翻过去了,进入到脱贫攻坚巩固期与乡村振兴战略的衔接期交汇地带。为了让农村群众生产生活从小康生活进入到更高水平,基层干部更要树立优良作风,踏踏实实兑现落实国家产业项目扶持政策,杜绝投机取巧的虚报冒领行为,扎扎实实做好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调动致富增收积极性主动性,推动他们激发内生动力,因地因人因市场制宜发展特色产业,一步一个脚印实现共同富裕。(杜才云)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