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江苏苏讯网-江苏新闻|江苏最新新闻||江苏资讯网|江苏新闻周刊

当前位置: 江苏苏讯网 > 新闻 > 名人密档 >

希特勒这种人为何能一边爱动物一边大屠杀?

时间:2016-05-25 10:00来源:江苏新闻周刊 作者:方方 点击:
江苏新闻周刊讯: 人类只是万物之一,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差别待遇因其必要而成为一种本能,首先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分辨,特别是人兽之辨;然后是人类内部的我们与他们之别:男女、种族、阶级等是其大者。迄今为止,性别、种族、阶级歧视仍然存在,但至少在

江苏新闻周刊讯:人类只是万物之一,为了人类自身的利益,“差别待遇”因其必要而成为一种本能,首先是人类与其他物种的分辨,特别是人兽之辨;然后是人类内部的“我们”与“他们”之别:男女、种族、阶级等是其大者。迄今为止,性别、种族、阶级歧视仍然存在,但至少在理论上,已很少有人公开地发表这类言论了。至于人兽之别,近几十年来的动物伦理研究,也多倾向于认为动物也有道德地位。不过在可以看得见的时间内,虐待、利用、折磨、宰杀动物的行为还不会完全消除。这就意味着,无论我们多么提倡动物伦理,但在人类的价值序列中,动物总还是低于人类。

希特勒这种人为何能一边爱动物一边大屠杀?|检书53

希特勒

纳粹德国的一个没有引起充分注意的现象是,以希特勒为首的一些领导人,在大规模屠杀犹太人时,却对动物怀有感情。具有浪漫主义情怀的德国法西斯分子对动物一般是持保护态度。在当代德国作家格拉斯的小说《狗年月》中,小男孩哈里·利贝瑙家里养的牧羊犬哈拉斯配种生下的小狗“亲王”被希特勒选去当了宠物,哈里和表妹图拉因此在学校里突然有了荣耀和地位。老师带着学生参观他们家的木工作坊和哈拉斯,还有这样的一问一答:“为什么小狗亲王在上萨尔茨堡的情况那么好,根本就不想它的狗妈妈?”“因为我们的元首爱狗,对狗总是很好的。”狗的小主人因这条狗而被众人崇拜,还当着全班同学讲述光荣的狗妈妈的生平事迹。听到元首自杀的消息后,哈拉斯的主人、利贝瑙的父亲一声不吭,左右开弓把狗舍砍了个稀巴烂。小说是虚构的,但希特勒爱动物却是真实。

希特勒这种人为何能一边爱动物一边大屠杀?|检书53

希特勒和他的狗

早在维也纳的艰难岁月,希特勒就喜欢省下一点面包用来喂养小鸟和松鼠。一直有独裁性格的希特勒没有几个真正谈得来的朋友,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是靠一条叫“福克斯欧”(Fuchsl)的狗的相伴才得以入睡。掌控德国后,他又养了一只叫“布隆迪”的牧羊犬,每天一同就寝,定期为之做健康检查,1943年染上传染病时,希特勒把它送进医院,专门派人送去一份特选的鸡蛋和瘦肉做成的“病号饭”。1944年8月,希特勒还查问它和一只母狗的交配情况。而布隆迪也日夜看护着希特勒,开会时也躺在他的脚旁。希特勒身边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谈到希特勒对这条狗的感情。根据其管家副官京舍(Otto Gunsche)、管家海因兹·林格(Heinz Linge)回忆,1942年秋东线吃紧后,希特勒说,他现在才真正理解了弗里德里希大帝。当他在七年战争中感觉受欺骗后,他离开了他的将领和兄弟,只同他的群狗生活在一起,并留下一句名言:“自从我研究了人之后,我就喜欢上了狗。”1943年2月2日凌晨6点,传来斯大林格勒失败的消息,希特勒垂头丧气地对管家林格说:“我要带布隆迪出去,回来后再躺下来睡觉。”

希特勒这种人为何能一边爱动物一边大屠杀?|检书53

希特勒、爱娃,和狗。

此后一段时间,他每天早餐前都带着布隆迪外出散步10分钟。以至于京舍与林格感到:对希特勒来说,要他签署因悲观主义而对一位前线军官做出残废判决的文件,比布隆迪健康不好的消息让他更觉得容易忍受。据秘书特劳德尔的回忆,1943年在贝格霍夫山庄时,这条狗是希特勒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4月19日是希特勒生日的前夜,整个晚上茶会的主题就是这条狗。1944年“七二〇”事件后,希特勒说“动物比人类要忠诚得多”,并不断重复弗里德里希大帝的名言。一般地说,希特勒也是保护动物的。他的老朋友和追随者霍夫曼(Heinrich Hoffmann)的女儿亨里埃特与其青年团领袖席拉赫结婚了,希特勒递给初为人妻的新娘一张便条:“我吃所有大自然自愿献出的东西:水果、蔬菜、植物油。请你们不要为我预备动物被迫献出的东西:肉、奶和奶酪。荤食我只吃鸡蛋!”

2002年5月17日,德国国会通过了一项决议,要用宪法保障动物的生命权,它只是对宪法条款稍加修改,在“人”字后面加上了“和动物”几个字。这是德国动物保护组织和各界人士经过多年的争论和努力,其源头,至少可以部分地追溯到纳粹的二号人物戈林。

希特勒这种人为何能一边爱动物一边大屠杀?|检书53

戈林

戈林罪恶滔天。在纳粹德国,戈林的官职仅次于希特勒:国会议长、普鲁士邦总理、航空部长兼空军总司令、经济部部长、秘密内阁成员、赫尔曼·戈林康采恩总裁、帝国国防委员会主席、林业与畜牧部部长、“四年计划”负责人等。戈林最重要的职务是“帝国元帅”,除了18世纪的欧根亲王,德国历史上唯有戈林享此殊荣。作为希特勒的主要助手和接班人,戈林参与了纳粹党的所有战略决策和作战计划的制订,负有直接的战争罪责。尤其重要的是,戈林创建了集中营惩罚体系和国家秘密警察组织盖世太保,迫害和屠杀了大量反纳粹人士。

1938年戈培尔策划的“水晶之夜”受到戈林、希姆莱等纳粹要人的批评,希特勒保护了戈培尔,同时决定犹太人问题由戈林全权负责。在“解决犹太人委员会”最高协调人的任上,戈林两次直接领导了对犹太人的迫害和屠杀。第一次是1939年1月24日,戈林委派海德里希拟定“在目前情况下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最好方案”,其结论是强迫移民,把犹太人从德国赶走。1941年7月31日,应盖世太保头目海德里希的请求,戈林签署了一份5年后被用来判处他绞刑的文件,这份文件授予海德里希“为扩大我1939年1月24日命令委派给你的尽快在最方便的时候通过移民或转移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任务,兹指示你在组织后勤和物质方面做一切必要的准备,以便全面解决德国在欧洲势力范围内的犹太人问题。有些涉及其他政府部门权限的地方,要与之商量。我还指示你尽快给我提交一份关于为最后解决犹太人问题而要进行的组织上、后勤上和物质上准备的全面设想的报告”。毫无疑问,戈林是要为600万犹太人之死负责的主要人物之一。

戈林是纳粹“新秩序的王子”。不像希特勒那样是小市民,不像冲锋队队长罗姆那样是个雇佣兵,也不像戈培尔那样是个亡命之徒,戈林出身良好、举止文雅,是得到过最高勋章的空军王牌飞行员,具有高智力、创造性、忠诚、风趣幽默、大胆等积极性格,且身材魁梧、相貌堂堂、性格开朗、热爱生活。成为德国的二号人物后,戈林的权力使其奢华生活和矫饰作风恶向发展,其自幼养成的癖爱奢华和排场的习性随着其资源的扩张而膨胀。1935年4月10日,戈林与第二任妻子的婚礼由10名将军、3万名士兵、8个小型乐队和柏林上空新式飞机组成。美丽的妻子卡琳为女演员,数不尽的珠宝、金银首饰、绘画、制服、勋章……狩猎、社交、宴饮、抢劫艺术品、吸毒成为其生活的主要内容,他最大的遗憾之一是藏品中没有拿破仑的元帅手杖。1938年女儿出生时,他命令500架战机飞过柏林上空。他曾说,如果生的是儿子,飞机的数量将会是1000架。戈林日益沉浸于随权力与地位而来的无节制的享受之中,其一贯形象是:左边是满胸脯的勋章,右边也是满胸脯的勋章,而肚子也越来越肥大,体重达120公斤。戈林还特别热衷于吃喝穿戴。1939年初,新总理府建成后,大约有40—50人可以进总理府参加希特勒的午餐:一盘汤,肉和蔬菜、土豆,一份甜菜,矿泉水、啤酒或廉价葡萄酒。希特勒吃素食,吃喝简单。戈林很少来参加。他对施佩尔说:“老实说,那里的饭菜太差,不合我的口味。”戈林喜欢色彩鲜艳的制服。德意志的民族服饰和饰有动物皮毛的休闲服,他经常一天要换三四次。几乎每一个谈论戈林的人,都会注意到他的服装。1939年8月21日,希特勒在其上萨尔茨堡的别墅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入侵波兰。这当然是重要的会,但与会的曼施泰因注意到:“戈林先于希特勒出现在会场上。他的打扮令人十分诧异。我一直以为我们是来参加一次严肃的会议;戈林却似乎是来参加化装舞会,他上身着白色低领衬衣,外套一件绿色无袖皮夹克,上缀黄色皮制大纽扣;下身穿灰色短裤和长腰灰丝袜;将他的大肚子衬托得格外显眼。与其柔色的丝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脚蹬一双粗大的半筒靴。最扎眼的是他扎在腰间的那条镶金的红皮武装带,上面挂着一把佩有镶金红皮剑套的豪华短剑。我禁不住对我身边的冯·扎尔穆特将军悄悄地说:‘这个胖子大概是要当“大厅保安”吧?’”1942年11月26日,隆美尔搭戈林的专列“亚洲号”到罗马应急,“在以后的42小时里,他无可奈何地目睹了赫尔曼·戈林的丑态,并对此人感到心灰意冷。这位肥胖的六星上将穿着他那满身珠光宝气的灰色制服,别着镶有宝石的领针,与之相配的是手指上套着几个过于讲究的戒指。他喋喋不休地谈论着他收藏的那些‘解放’过来的日益增多的绘画和雕塑”。

更重要的是,戈林未能阻止盟军飞机对柏林24小时的饱和轰炸。到1942年,纳粹权力中心公认戈林淡漠而不喜欢工作,在党内的地位受到其他纳粹高官的挑战,他对希特勒的影响也日益消失。在戈培尔、希姆莱、鲍曼等人看来,戈林在政治上已经死了。

戈林是不折不扣的纳粹罪犯,但其贵族风度、腐化作风却使他较少意识形态的坚定性,热爱生活,能够保留一些人性生活的内容。即使在纽伦堡监狱中,戈林也以讲笑话著称,是战俘中写家信最多的一个。戈林是反犹主义者,但不赞成戈培尔式的种族灭绝,而更多是将犹太人从政治经济领域中排挤出去。比如,他是根据第一印象而不是种族特性来判断每一个人的,他的名言是“我决定谁是犹太人”。认识他的歌舞演员伊莎·弗梅伦说:“戈林给我的感觉,和别的政治大亨不一样,尤其是有别于希特勒和戈培尔。他更和善,更幼稚,显得更人道一些,他是如此不可置信地爱慕虚荣和追求享受。而心地善良的品质更是戈培尔之类的人所不具有的。所以戈林起初并不像别人那样令人可怕。他显然比戈培尔或者希特勒更让人看不透。后者非常明显地被认定是反动的。”“人道”云云是谈不上的,但比希特勒、戈培尔多一份人情化的面孔,则是可能的。柏林人喜欢胖乎乎的人——重量是快乐和亲切的代名词,戈林的快乐和热情给予新的集权主义机器以人性的外表。

奢侈的戈林也是一位狩猎大师,他的快乐时光是在东普鲁士和附近波兰境内的广袤森林里追踪猎物中度过的。1936年,他陪英国客人打猎,“头戴猎人的大帽,手持古老的德国式长矛,身穿白袖的紧身皮衣,大步跨向荒野。走到野牛圈地时,他吹起号角。而那些庞然大物闻声则纷纷前来,像是认识戈林似的”。希特勒反对狩猎,但对戈林却很放纵,1937年7月任命戈林为帝国森林长官与狩猎首脑,曾向英国驻德大使许诺4头德国最好的鹿,条件是英国不支持捷克。然而,就是这位肥胖的、喜欢奢华和排场的帝国元帅,也是对德国乃至世界的生物保护有贡献的人物,他从未想把动物像犹太人那样赶尽杀绝。在发现野生动物受到随意捕杀,鹰、熊、野牛和野马几乎绝迹时,他发起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植树造林计划,建立了几十个野生物保护区,限制人们狩猎和诱捕动物,并于1934年3月颁布了普鲁士《狩猎法》,保护濒危物种,禁止对动物进行活体解剖。这是野蛮时代唯一文明的法规,至今仍然生效。在戈林办公室的一块木板上,写着:

谁折磨动物,谁就是在伤害德意志民族的感情。

我不愿德国有一个犹太人。

热爱动物却对人类冷酷无情,禁止活体解剖动物却参与组织大规模屠杀。在戈林心目中,野兽的生存远比一部分人类的生存更重要。实际上,纳粹医生曾短期内利用动物做实验,但在戈林的干预下,这一行为终止了,而这样一来倒是为人体实验扫清了道路。在集中营的配合下,党卫医生就基于各种目的进行了各种类型的人体实验。

戈林人格的双重性——动物王国的保护人和他的人类敌人的残酷屠杀者偶尔相互交错。在1934年7月3日的同一次内阁会议上,希特勒作了关于在戈林另一种人性所策划的长刀之夜中“杀死43名叛徒”的报告,然后,戈林庆贺通过他的《帝国狩猎法》。法规将森林和狩猎的管理大权交给了一个聪明人:赫尔曼·戈林,于是他成了200年来帝国的第一位首席猎人。1937年国际狩猎委员会法国主席表扬他创立了“赢得了全世界钦佩”的狩猎法。

希特勒和纳粹不但有种族观念,也有动物观念。1939年12月29日,戈培尔在日记中写道:“元首笃信宗教,但却完全反基督教。他认为基督教是衰败的征兆。确实如此。基督教是犹太民族的沉淀。两者都不关注动物性,最终都将被毁灭。元首是虔诚的素食主义者,原则上……他不关注现代人。人类不应该觉得高于动物。人类并无理由这么做。”按照这个说法,纳粹所称颂和自夸的雅利安人是否也是动物呢?希特勒和戈培尔都没有解释,他们所说的“人”是什么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在纳粹的物种阶梯上,犹太人只是动物或者还低于动物。奥斯维辛的医生把犹太人说成是人类躯体上可以切除的坏疽,戈培尔和其他人都用必须清除的害虫来比喻犹太人,犹太人的命运在德国还不如动物。这种对动物关怀备至、对一部分人残酷无情的动物观念,与纳粹的“自然观念”有关。当代学者尼古拉斯(Mark Neocleous)考察了这一现象后指出:“回归自然就是回归社会性的前文明形式:即回归野蛮。因为文明被认为是已经失败了,并且似乎找不到一条摆脱失败的途径,剩下的只有野蛮……法西斯主义者实在不能从现存的统治实践和剥削势力处释放人类欲望,解放人性,于是就用自然作为压制人类欲求的方式。”纳粹的动物观念既然是其反文明观念的一部分,则其必然的后果就是反人类。

希特勒这种人为何能一边爱动物一边大屠杀?|检书53

估计约有110万人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杀,超过九成的遇害者都是犹太人。图为奥斯维辛的幸存者。

在纳粹德国,犹太人不如狗几乎是一个流行的观念。1942年10月,担任屠犹任务的第25警察团的团部通告中有这样一段话:“一只14个月的黄色德国犬名叫哈里,几周以前在卢布林附近从火车上跳下去,再也没有找回来。已通知各个车站,要求他们协助寻找这只德国犬,以便归还主人。如果找到这只犬,请通知团部。”1943年6月11日,这个团的团长斥责其部下“对保护动物注意不够”:“应加紧采取措施,防止虐待动物,并将此事向团部报告。要特别注意保护菜牛。由于火车车厢里十分拥挤,以致造成牛群的大量死亡,影响到食品的供应。”他们对同时运送的犹太人没有丝毫关心。“我记得一件特别残忍的事。犹太人是被硬塞到车厢里的。车厢的人挤得太满了,必须花很大的劲儿才能关上滑动门,有时必须用脚踹。”1941年8月,党卫军的“阿道夫·希特勒”旗卫队师二级突击队大队长迈耶的狗被一块弹片炸死了,迈耶将30多名温和的居民枪杀,以为狗报仇。特雷布林卡最后一任指挥官库尔特·弗兰兹认为他的狗比犹太囚犯“更像人”,常常命令他所豢养的一只名叫“巴里”的圣伯纳狗去咬犯人,并对狗说:“人,去咬这些狗!”在德国文化中,服从是一种美德,而狗的最大特性就是服从。直到1952年,诗人保罗·策兰(Paul Celan)去德国旅行,在汉堡的街上,他看见几个女人围着哀悼一条被车撞死的狗。策兰感到惊奇:“她们居然为狗抹眼泪”——这些女人是否为犹太人而抹眼泪?

德国人分裂的、双重的人格,是学术喜欢问津的话题。这在动物与人的关系上也有表现:“作为个人,他会把自己的配给面包在周日清晨喂给蒂尔加滕公园的松鼠吃。他可以是一个和蔼、体谅的人。但是作为日耳曼大军的一分子,他又可以迫害犹太人,在集中营里折磨和谋杀其同胞,通过轰炸和炮击屠杀妇女和儿童,在毫无理由的情况下入侵其他民族的土地,杀死所有敢于抵抗者,并奴役被征服民族。”戈林早已自杀身亡,但一部分动物比一部分人更有价值、更应当受到保护的事实却仍然存在并得到实际的维护。这已成了文明标志,但若干处于生命和生活困境中的人却鲜见有效保护,这是否是文明的讽刺的?其实,在公园、在保护区护养动物,说到底还是一种受控于人的展览,它们的存在并不真的就能调整我们与自然的关系,因为拥挤的人类早已占据了动物曾经栖息的地盘,归根结底,自私的人类绝非为了动物而保护动物,对动物的关怀是人类自我关怀的延伸,动物和自然仍然是被统治者。而且,与许多珍稀动物并没有得到切实保护相对应的是,人类中相当一部分弱势群体、底层民众也不大可能奢望得到应有的保护,法西斯式的国家权力和高科技的战争武器时刻准备着像宰杀动物一样宰杀人类的某一部分。既然有人不想让一部分人像人一样地生活,那么这样的人来保护动物,究竟是借此来掩饰其非人道行径,还是再度确认文明只能以迫害和屠杀为基础?文明肯定是进步了,因为人类开始关心起身外之物了;文明的进步又是可疑的,因为奥斯维辛的焚尸炉和死人坑仍在向苍天倾诉:有一部分人类还没有得到保护,他们还不如动物。
更多新闻阅读:
他想要捍卫的传统,却是其他人想要扬弃的废墟
为何明初的皇帝这么没文化

(责任编辑:白露)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