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晚清曾经想两次迁都 最后为什么都没有搬出北京

晚清曾经想两次迁都
2021-05-22 15:00 来源: 编辑:趣历史 浏览量:0

1644年以来,满清政府从东北沈阳迁入北京,开始对全中国进行统治,并逐步建立了一套极为完备的统治机构。

200多年后的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咸丰帝于八月初八日带着后妃,匆忙逃到承德,成为满清历史上第一位被迫出逃的皇帝。

image.png

咸丰皇帝

形式发展出乎咸丰的意料之外,他本来想让其弟弟奕和英法的私交达成议和的目的,不料事与愿违。英法联军还纵火焚烧圆明园。咸丰帝惊恐不安,生怕自己的性命不保,在这种背景下,迁都的想法被提了出来。

第一支持迁都的是,云南学政张锡嵘。他主张迁都关中,反对迁往沈阳(盛京)。他认为立国之本在于自强,自强了就不怕有外患。他认为盛京靠近海滨,不利于抵御“夷船”,而且搬到东北,万一英法切断燕云要塞,满清就无法统治中原了。所以搬到关中是最好的。但是咸丰对此并不感兴趣。

不久,恭亲王奕密奏咸丰,建议迁都关中。接着,湖广总督也建议迁都,咸丰开始动心,并下了两道谕旨做了部署。此时咸丰心中理想的新都是西安。

image.png

但是也有很多地方大臣反对迁都。钦差大臣漕运总督袁甲三知道迁都的事之后,立即上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奏折,坚决反对迁都。他认为燕云地理位置重要,直接关系到天下的统一。如果随意迁都,国家恐怕分裂;而且迁都花费巨资,因为除了盛京,其他城市都已经没有宫殿,必须重新建造宫殿及官邸。

咸丰不得不做出回应,他也不想节外生枝,所以停止了迁都的想法。

35年过去,弹指一挥间。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满清惨败,李鸿章苦心打造的北洋舰队一朝覆灭,腐败无能的满清政府被迫割地赔款。

在京参加会试的各省举人听到消息之后,群情激愤,上书光绪皇帝,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在康有为起草18000多字上皇帝书中,明确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四项主张。这样,迁都的想法再度被正式提了出来;同样地,这次迁都的争议也非常激烈。

image.png

康有为

在甲午战争之前,也有人主张迁都。例如维新派郑观应认就认为,北京太靠近海洋,不大好防御,只有迁到内地,然后内修政事,外固国土,才是长久之策。甲午战争期间,北京告急,朝廷中也有一些迁都的议论。

《马关条约》签订后,很多人反对和约,主张再战,与日本死磕,做长久抗战准备,所以迁都的呼声再度高涨。湖北巡抚谭继洵、清封疆大吏张之洞以及稍后,康有为,戴鸿慈,洪良品等人先后提出迁都的建议。

也有人强烈反对迁都。例如翰林院编修黄曾源就上奏折,痛陈迁都的危害。认为皇帝迁走了,帝陵能迁走吗?大臣可以迁走,数百万百姓能迁走吗?皇帝在北京,前方将士守不住威海和旅顺,难道皇帝迁到内地,前方就可以守住天津和大沽?恐怕内地关隘的险阻难以依靠,而北京失守的危害更难以估计,毕竟像蒙古等地,只看谁强大,一旦外敌占据京津,恐怕失去很多边疆地区啊。所以坚决不能迁都。

关于迁都何处,争议也不少,有人主张西安、有人主张太原,唯有康有为主张迁都上海。康有为认为北京有6个方面因素不适合当首都,偏北、近寒为首要原因,最理想的建都之地莫过于江南,或许是康有为是南方人的缘故吧?

最终,满清没有同意迁都。因为他们抱定“割地保京畿"的态度,宁肯割地赔款,也不愿迁都。担心一旦迁都,统治根基动摇,可能使清朝直接崩溃。权衡利弊,最终选择留在北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原文地址:http://www.qulishi.com/article/202105/514320.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