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翻译官》原作者:从幼儿园就爱编故事

    来源:江苏新闻周刊    发布时间:2016-06-04 10:23    编辑:伊秀

江苏新闻周刊讯: 热播剧《亲爱的翻译官》原著作者缪娟是地道的沈阳人。毕业于120中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并且曾在东北大学任教。 昨日,在沈阳铁西区一家咖啡厅内,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已经在法国生活、刚刚回国探亲的缪娟
《亲爱的翻译官》原作者:从幼儿园就爱编故事

《亲爱的翻译官》原著作者缪娟。

江苏新闻周刊讯:热播剧《亲爱的翻译官》原著作者缪娟是地道的沈阳人。毕业于120中学、大连外国语大学,并且曾在东北大学任教。

昨日,在沈阳铁西区一家咖啡厅内,一个多小时的交谈中,已经在法国生活、刚刚回国探亲的缪娟难掩乡愁,甚至一提到“鸡架”,便眉开眼笑。“每次从法国回来,爸爸就会给我准备好俩鸡架,先啃一个再说。”

正如她笔下的女主角一样,言情小说作家缪娟的穿着、谈吐、性格,都与乔菲相差无几,她自己也承认:“乔菲性格像我,外向、开朗、坚强。”

曾是顶尖法语翻译 工作是灵感来源

缪娟一直在辽宁念书,毕业后到东北大学当起了老师。

在沈阳的时候,她就已经是本地顶尖法语翻译之一,经常给各级领导的外事活动等当翻译。

“经历过两个高规格的外事活动后,我觉得挺有意思的,工作环境、工作经历挺有趣,我就想跟我的爱好结合起来写个小说呗,这就是这本书的灵感来源。”对于业内的了解和熟练的文笔,缪娟只用了三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翻译官》。

缪娟因为是翻译出身,她的普通话很好,几乎听不到沈阳的口音,而且语速适中,对倾听者来说是一种享受。

“男主角塑造的是翻译精英,我接触到的老师和同事,我在他们身上取到的灵感。当时还有个和我一起工作的法国大使馆翻译处处长,叫做沉浮,是个法国人,是我认识的口译家,很了不起的人。当我塑造男主角程家阳的一些工作专业程度、专业态度和技术层次的时候,我参考的这个人。当时沉浮先生是我的偶像吧。但也不仅仅是他,也有我老师的影子,综合起来的。要实在找个白马王子,又风度翩翩,还要求有工作经验的,那难度太大了。”

电视剧的情节改编可以接受

因为是自己创作的小说,缪娟此次回国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看电视剧。事实上,电视剧的情节和原著相比,改动非常大。“到播出的时候,就连编剧、导演都感觉剪辑的力度非常大。但这种情况我认为是对的,我们的目的是要把翻译界的爱情故事呈现出来,一定要为这个目的服务。”对于故事情节上的改动,缪娟是能够接受的。“我最为欣赏的是,给女主角保留了一个坚强的、向上的精神,这是最积极的影响。男主角翻译精英的设定也非常好,对于这么大的改动,我很惊讶,但不失望。”

对于各种自媒体针对翻译专业上的疯狂吐槽,缪娟认为并没有太大的瑕疵。“我们即使最杰出的翻译家,让业内看的话,也能给你挑毛病。现在业内业外都在关注这块,到目前看至少没出现太大的笑话。”同时,缪娟也给杨幂正了名:“有人说杨幂穿的裙子短,为什么不能呢?女孩应该打扮漂亮一点吧!而且作为荧屏呈现,必须要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把自己的翻译糗事搬到荧屏

自己给自己剧透,是个挺有意思的事儿,一般观众不会有这种感受,但对于缪娟来说,剧情的发展有的地方是似曾相识。“有很多地方是这样的,我知道下一步该发生什么了。但我还是很期待的,毕竟从文字变成表演,对我来说特别好玩,我看得津津有味的。”

在剧里有个情节发生在乔菲身上,其实是缪娟自己的事情。“当时是带队参观一个企业,企业领导介绍时候大意就是这里食堂商店等生活设施都有,除了火葬场什么都有。火葬场这个词我不会,一下子就卡在那了。当时我就很紧张,想怎么能绕过去。后来我就给翻译成,人在这里什么都能干,就是不能死在这里。”说到这个地方,缪娟哈哈笑起来。

翻译在双方氛围的掌控上也很重要。“一次双方会谈,一方的态度不是那么积极,说了句‘慢慢谈’,当时我想直接翻译过去会影响到一些,我就把‘慢慢谈’变通成‘一定会水到渠成’,一下子气氛就缓和了。如果我直接翻译,加上表情和手势,后果就不好说了。”(首席记者 王海)

对话作者

缪娟:从幼儿园开始就爱编故事

随着电视剧开播,《亲爱的翻译官》小说也推出影视纪念版。在新增的序言中,缪娟分享了自己关于梦想的小故事。她说,自己从幼儿园起便喜欢编故事,看完电影不满意,总会自己编一个结尾,还特别能唬人,谁料有一天被人拆穿了,难过之余便立志要编自己的故事。如今,缪娟已经不是那个坐在法国总理身后当翻译的二十多岁的小姑娘了,2007年她嫁到了法国,在阿尔卑斯小城勤奋地书写青春。

记者:您在微博中说,学外语对您最大的意义是,脑袋里有了一个更大的世界,能具体谈谈吗?

缪娟:外语本身来自不同的国家和群体,要想了解各国的文化和习俗,翻译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如果没有翻译,日本可能就是日剧,法国可能也只是埃菲尔铁塔。而学了法语,我可以直接接触法国的文化,我的关注点和兴趣点就更大了,我坐车的时候想的可能是法国的电影和法国的新闻,也就是说,我的脑海中有了一个更大的世界,我不会感到寂寞。

对于外语学习我比较中肯的意见就是,学习语言要慢慢来,不要着急,要强调它的“复现性”。比如记一个单词,反复出现反复记忆的话,正常来讲7天就能记住,当然,每个人的情况不同,那么20天也肯定能记住了。所以,学习外语要有耐心,不要因为一时进展得慢就气馁。另外,如果有可能的话,可以去国外看一看,去亲身感受和经历一下,这样会对外国的语言和文化有更加直观的印象。

记者:您对目前影视IP大发展的现状有什么看法?您认为这种情况会持续多久?

缪娟:IP这个词从2015年起开始得到更多的重视。作为一个IP的创造者,对我来讲是一件好事。我觉得这反映了影视制作行业对原创故事的重视。一方面,之前我们生产出来的故事市场更广阔了,选择更多了,我们把故事影视化的机会更大了,能够给读者提供的东西也更多了。我的读者可能现在就变成了我的观众,以从业者的角度来讲是很欢迎的。另外,我的挑战也更大了。原来,故事出来后可能要等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影视化,而现在我的影视合作方可能在等我写故事,我要考虑的是,我的创作是要更商业化还是更忠于自己的内心,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我觉得,它绝对不会是一年两年或者十年八年的事。换言之,国内IP热的现象不是一个风潮,而是终于走上了这条路。

记者:您如何看待作家和编剧这两种职业?您更偏重于哪个?

缪娟:作家和编剧是两个不同的方向。对我个人来讲编剧更难一些,因为我不是科班出身,而且编剧是个技术工种,所以,我的快乐更多来自于写小说,当作家的自由度更高。作家是出产故事的,而编剧是解构。换句话说,作家是在创造,而编剧是对故事加以整理后再进行创造。我也做过编剧,有个古装剧我是直接写的剧本。但做编剧要对制片人和策划团队负责,考虑的事情要比当作家多得多。

记者:您跟沈阳的同学和朋友还经常往来吗?这次回来有什么感触?

缪娟:我生活在阿尔卑斯的一个小山谷里,那里可能更适合写东西,可以静心写作。而沈阳,我的家乡,这个地方更适合生活,这里有我的亲人和朋友,有更多的烟火气,每次回来爸爸都会准备两个鸡架,下飞机后第一件事就是先啃一个。

我这次回来主要就是看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的首播,当然还有探亲,这个自然不必说。还有今年9、10月份,由我的小说《最后的王公》改编的电视剧即将开拍,故事发生在沈阳,作为原著作者,我要在这里等这部剧开机。(记者 李爽)

更多新闻资讯:

央视名嘴走进内蒙古高校聊阅读:还是多读书吧

王晨百与长篇小说《河清之洗》十年风雨路

江苏新闻周刊客服:025-660661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新闻周刊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新闻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分享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