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敏:真正的山呼海啸在内心

    来源:现代快报    发布时间:2019-09-23 16:13    编辑:沙风     浏览量:

(记者 白雁)一年多前,鲁敏临时租住在了北京东二环的一处老居民楼里。因为上班近,可以步行到达,她现在挂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一份严谨的办公室工作,似乎和作家身份的她隔阂颇多。当别人还依旧在为她的双核状态略略担心的时候,她却稳稳地拿出了三本非虚

(记者 白雁)一年多前,鲁敏临时租住在了北京东二环的一处老居民楼里。因为上班近,可以步行到达,她现在挂职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一份严谨的办公室工作,似乎和作家身份的她隔阂颇多。当别人还依旧在为她的“双核”状态略略担心的时候,她却稳稳地拿出了三本“非虚构”——《时间望着我》《虚构家族》《路人甲或小说家》。

她用“掏心掏肺”来形容自己写非虚构时的状态,“因为在非虚构里面你是没有地方躲的,你会袒露自己,全部打开自己。”

1

在鲁敏的履历单上,最耀眼的当然是小说创作。《奔月》《六人晚餐》《九种忧伤》《荷尔蒙夜谈》,一长串名字都已经进入了文学史教材。

但在鲁敏的写作自留地里,非虚构始终牢牢地占据着一席之地。“写小说其实我觉得就是一个编故事的人,你不会跟别人讲真话。但是非虚构不一样,因为在非虚构里面你是没有地方躲的,你会袒露自己,全部打开自己。”

鲁敏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非虚构,是2009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随笔《以父之名》。她以近乎冷酷的笔触讲述已故父亲年轻时的爱与忧愁,以及父亲留给家庭的很长一段时间的巨大阴影。一个女儿,以这样毫不留情的方式直书父亲,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各种评价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字是“狠”。

十年后,鲁敏把《以父之名》收进了新书《时间望着我》,在这部书里,她回望童年、故乡和自己的成长。此时,距离父亲去世已经整整三十年,鲁敏无惧那个“狠”字,“与其说是狠,不如说是真,每一个字都是真实的。”

在非虚构文学里,当坦陈自己和亲人的关系时,作为一个写作者,鲁敏认为,如果有能力把它表现出来,她愿意把它作为一个个体的样本,坦率、客观地呈现出来。“另外,关于爱的理解,关于父爱和家庭之爱的理解,我的想法可能更多元一点。我总觉得,对于有些感情,除了流眼泪、感动、多情地回忆这些常见的方式,还应该有其他的呈现方式。《以父之名》就是我的一种表达方式。”

2

鲁敏是个“重度阅读症患者”。一年多前,她因为工作变动来到北京,由于不需要处理琐碎的家务,上班之余有了比较大块的空闲时间。她开始补课——之前没时间看的书,一部分通过高铁从南京驮到了北京,另一部分则在北京慢慢攒起来,有空就读。

不仅读,鲁敏还热衷写读后感,“我这么些年来,读的这些好书,都是掏心掏肺地来写这些读后感。虽然读后感听上去是个很老的词,但我觉得它很重要,因为读书的其实是一个特别庞大的人群,每个人读了之后,你可以告诉别人,你读了什么好书。就像一个人,他老钓鱼,他跟别人分享钓鱼的经验。或者一个人,他特别会炒菜,他跟别人分享炒菜的经验,其实这种感受是差不多的。我特别希望把读这本书最直观的感受、最强烈的感受、最感性的感受,像聊天一样,跟对面的这个人分享。”

《虚构家族》收录了鲁敏多年间的文学阅读笔记以及她为“同道中人”开列的一份杂食书单,分为“时间秤”辑和“维生素”辑。前者是她私慕的作家和作品,包括山多尔、卡波特、奈保尔、冯内古特等。后者是为读者开列的广谱性书单,兼顾阅读需求和读书场景,从最难读的书到最好笑的书,从最热门的书到冷书闲书,从厚重砖头书到轻薄行旅之书,映照作者二十多年的私我趣味和阅读轨迹。

所有的这些阅读笔记,都极具私人特性。鲁敏不会有板有眼地介绍作家的生卒年月、文学地位、文学特质,她信手拈来,甚至写着写着还会岔开讲一些八卦。

3

从日月缓慢、人情持重的乡村东坝叙事,到隐秘幽微、悲怆诡谲的城市暗疾系列,再到直指肉体本源的荷尔蒙夜谈,以及更多散落于系列光照之外的多主题变奏,鲁敏一直在冒犯小说的边界,从不肯安于既有的领土与荣耀。她拒绝稳妥便捷的审美,孤意探求,去往下一个路口,去往新的毛茸茸的幽微地带,去为人性进行一场又一场类似“无穷辩护”的书写。

《路人甲或小说家》收录了鲁敏20年写作生涯中,近30篇创作随笔、文学访谈与演讲稿,是以非虚构手法还原小说产生的过程,“每一篇小说背后灵感的由来。怎样从生活中的某个瞬间,或者某个闪电般的灵感,最后怎样变成一篇小说。或者说这篇小说我是受到良性或者不那么良性的刺激,达成了一个小说。”

而这个看上去有些奇怪的书名,在鲁敏看来,正是自己生活状态的真实写照。“同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每天发生很多的事情,新闻也好,个人体验也好,为什么我会用它来写小说,当然别的人可能用它来画画,或者用它来闲谈,或者用它来沉思默想。每个人处理生活的感受不一样,为什么我把它处理成了小说?”

她觉得自己像摇摆在路人甲和小说家之间的一个人,“我走在路上的时候就是一个路人甲,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像灰尘一样落在我的肩膀上,但有的灰尘很有重量,压得我觉得我必须把它写出来。”

无论是写生活的经历,还是写创作的经历,鲁敏希望每个字都是货真价实的,“我没有特别想到要保持作为写作者的神秘感。我觉得神秘感这种东西,主要是内心的神秘感,有的时候,一个人的生活经历,你就是说得特别详细,你说你哪儿出生、哪儿成长、哪儿工作,那都是一种物理节点上的变化和呈现,但真正发生山呼海啸的变化,主要还是在内心。内心的世界才是真正的神秘所在。写作的时候真正成为一个源泉,触动力的源头。

在《时间望着我》的腰封上,是鲁敏写下的一段话:“凋敝的时间望着我,发酵的记忆望着我,苦涩的路人望着我,老年的我在望着我——我为了这些目光而写。”鲁敏承认,这其实就是她写作散文和随笔最基本的出发点。

对话

读严肃作品不必非得正襟危坐

读品:《虚构家族》设定的读者群是什么样的?

鲁敏:读者现在其实是一个外延范畴特别广的概念,你可以认为看视频或者听声频,都是广泛意义上的读。读者外延在扩大,同时,细分的程度会更精细化,具体到我的读者群,我认为他们是这样一部分读者——对于广泛意义上的文学,有一个亲近的愿望和兴趣,同时有一定的阅读经过时间沉淀下来的经典文学的意愿。我希望把我的阅读经验,来跟有这种选择需求的,有一定的文学准备和文学背景、文学愿望的读者来进行分享。

读品:这样会把很多读者排除在外啊!

鲁敏:其实这部分读者我觉得还是比较多的。我们能看到很多大的综合性的周末的画报,或者是周刊,或者像快报这样的综合的都市报纸,都会在固定的时候开辟面向专业读者的专业的读书版面。包括我的《虚构家族》里面的一部分文章,在现代快报《读品》周刊上都先行刊发过。这种刊发,其实就是对这部分读者群的一个默契的互相认领。正因为有着默契的认领的背景,所以我的写作是比较信手拈来。我觉得也是快报这个专栏支持着我把这个写成了一个系列。

读品:你愿意分享哪些书呢?

鲁敏:比如,我会专门写一篇文章,专门谈旅行中如果带书,你希望带什么书。我就默认,我们的读者,他们可能还不太习惯读电子书,他们还像我一样,可能有些老派,有的时候会选择带纸书。我就根据这种默认,选择了一部分不那么重、但特别适合在相对有点嘈杂的不安定的旅行环境中读的书。再比如说,文学史上的经典,有一些特别厚的,但是又特别出名,你觉得不读它,就担不起读书人的名头的那么一些书,《追忆逝水年华》,或者像福克纳的一些著作,就是不太好读,比较硬的那些书。所以我就专门写了一篇《那些超过500页的砖头书》。比如我写了一篇《要不要大笑一下》,我们大家一想到读经典、读一些严肃的作品,就好像非得正襟危坐,看着苦大仇深的。其实很多很优秀的作品,它里面的那种才华是以幽默的,哪怕是以感伤的幽默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也想把这部分书介绍过来。其实包括张爱玲、萧红,他们的书里都有一种以才华的方式、以冷淡的方式,或者以冷酷的方式呈现出来的幽默。当然,我那篇文章重点介绍的是一位人类学家的书,但它确实非常好,它没有专业性的要求,而是让你特别愉快地领略到一种智力上被挠痒痒的感觉。

读品:《以父之名》为什么没有处理成小说?

鲁敏:把这种真实的经历直接搬到小说中去,我不这样做,因为那样比较拙劣,对生活本身也不尊重,对小说也不尊重。如果是写虚构,我还是希望能充分发挥一个虚构者想象的权利和能力,以虚构的角度讲述。但从另外一个角度,《以父之名》这样的经历,也确实成为我小说写作一个大的心理背景,我的很多小说,里面会有一个不在场的父亲。我甚至有一篇小说——《墙上的父亲》,我后来出小说集,也用它做书的名字,最近被翻译成了阿拉伯语。说明这种主题的写作,在不同的国度和不同的人群中,也是可以以大的文学主题来呈现的。

读品:你的气质看上去严谨方正,和你文字的风貌完全不一样,你如何调和两者的关系?

鲁敏:我跟很多人开玩笑:我不像一个作家。很多人看我,觉得我特别像一个秘书或者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人,但我的文字又不是那样。我觉得我身上有很强的社会性,我希望比较妥当地融入社会。而我的文字风貌是我对我内心的书写。外在和内在这两个关系,我从来没有想过特别去调和,我还挺喜欢这样的。

读品:最近有什么创作计划?

鲁敏:对写小说的人来说,长篇、中篇、短篇,像不同的武器一样。如果时间比较碎的话,我会用来写中篇和短篇,因为它像每天开门七件事一样,我加了一件事是写小说,保持自己这种技术或者武功不废。但是我期望到明年或者后年,有相对来说稍微长一点的时间,我还是会写长篇,我也一直在为这个新长篇做素材上面的准备。

鲁敏

江苏东台人,现为江苏省作协副主席、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有《奔月》《六人晚餐》《九种忧伤》《荷尔蒙夜谈》等三十余部作品。有作品译为德、法、日、俄、英、西班牙、意大利、阿拉伯文等。

原文地址:http://news.xdkb.net/2019-09/22/content_1187531.htm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660661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66066100 66066101,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