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华忠杰:石狮儿科的拓荒者

华忠杰:石狮儿科的拓荒者
2022-04-14 16:54 来源: 编辑:供稿 浏览量:0

【编者按】1952年9月,句容县人民政府设立卫生科,担负起全县的医药卫生行政管理工作,从此句容的人民卫生事业从积贫积弱中涅槃。从1952到2022,70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然而,一代又一代句容白衣天使,筚路蓝缕,意气风发,披荆斩棘,永不言败,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和时代佳话。今年是全国各地献礼“两会”的喜庆之年,本刊编辑部派遣作家走进句容,追踪句容市卫健系统70年辉煌发展的铿锵足音——

华忠杰:“石狮儿科”的拓荒者

——句容市卫健系统70年风采录之二

句容城西门外有一个著名的集镇——石狮镇。虽然如今已合并为句容经济开发区的一个村委会,隶属黄梅街道。然而,“石狮”之称依旧遐迩闻名。

原来的石狮镇之所以如此命名,是因为其境内存有著名的梁代石刻——辟邪,俗称石狮。石狮位于原石狮乡石狮沟村东,这里也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第四子萧绩陵墓所在地。按照齐、梁帝制,皇室家族陵墓前都要对称设置石兽,左为“天禄”(双角),右为“麒麟”(独角)。

每只石兽重约30 吨,傲视群雄,让人心中肃然起敬。而萧绩之墓为何会选在这偏僻的乡村?不免让人心生疑团?

经过探访与查考得知:这里一马平川,沃野千里,看是穷乡僻壤,实是祥瑞之处。萧绩墓南面是低平开阔的万亩良田,远处是葱茏起伏的赤山和长流不息的秦淮河,北面二十里外是巍峨的九华山,山环水抱,景色宜人,确实是一处难得的“风水宝地”。当年梁武帝萧衍为第四子萧绩选此墓地,真是独具慧眼。

历史风云早已烟消云散,而今人们只要提到石狮,都禁不住对石狮卫生院的小儿专科啧啧称奇!之所以佩服至极,是因为小儿科有一个专门治疗疳积的独门绝技。这独门绝技到底有多神奇呢?为解开这个谜,我决意前往打探——

石狮卫生院位于句容城西的通宁路上,出句容城一路向西,约摸二十分钟后,一座白色的两层小楼就矗立在眼前,院落不大,显得有些蹶蹙。

热情好客的卫生院办公室主任梅云凤在门口恭候多时,一番寒暄之后,我们径直上了二楼的会议室。

梅主任介绍说:“我们小儿科的疳积治疗确实名气比较大,但我们从来没有对外宣传过,至于这个秘方是如何研制的,也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请当事人来接受你的采访。”

正说话间,一位老者健步走了进来。他中等身材,四方脸,一头银发,精神焕发,说话声如洪钟。他就是原卫生院的儿科主任华忠杰老先生,看他神采奕奕、耳聪目明的样子,谁能相信他已是79岁高龄的老人呢?!

华忠杰:石狮儿科的拓荒者

谈起治疗儿童疳积药方的来龙去脉,华老动情地说:“吃水不忘挖井人。石狮卫生院能有今天,离不开这个药方的支撑,离不开前人共同的心血,他是我们卫生院得以立足的‘精髓’。”

对于石狮卫生院与疳积治疗专科的渊源,华老娓娓道来,仿佛把我带到了激情澎湃的岁月——

生于1944年的华忠杰是地地道道的石狮沈岗头村人,1964年在县中读完高中后,就成了当时喝过墨水的“香饽饽”了。因为是个文化人,再加上中央对农村医疗的重视,使他走上了从医之路。

原来在六十年代,中西医之间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并日益激化。医界也有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已落后于时代,是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废除中医”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先后有几次大的事件一次次把“中医”逼入死胡同,关键时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高瞻远瞩,挽救“中医”于水火。

毛主席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从此,中医学迎来了新的春天。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针对农村医疗卫生的落后面貌,指示卫生部“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为广大农民服务,解决长期以来农村缺医少药的问题,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这便是“六二六”指示。随后,一场大规模的培养基层医疗工作者的运动在中国城乡蓬勃兴起。

也许是时来运转吧,1965年8月,还在乡下开抽水机的华忠杰被大队选派到县里参加“半医半农”培训班。

“完全脱产学习,大队每天补贴8个工分,当时田间干活,每天工分也才10个。”华忠杰说。

培训班设在句容县第二招待所旁边的党校内,专门请南京工人医院的医生授课,每学完一课就考试,连续3次不及格就被淘汰。在两个月的培训中,课程包括基本医疗技术、血吸虫病防治、疫病疫情措施等诸多门类。

如今,华忠杰还保存着当时的教材——1965年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农村巡回医疗队编写的《农村医生》。这也是赤脚医生们的第一套专业教材。几年后问世的《赤脚医生手册》影响更为深远。“各地的赤脚医生几乎人手一册,对于当时99%的各种常见病,都给出了基本治疗方案。”华忠杰说,《赤脚医生手册》成为当时全民健康指导手册,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培训班结业后,华忠杰回到石狮公社所在的大队,开始了赤脚医生的生涯。

一针一草,是当时对赤脚医生行医方式的真实写照。“每周,我都要抽一天时间上山采药,山路崎岖,经常不慎擦伤。”华忠杰说,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华忠杰摸索出了一套土洋结合的行医模式:“小儿急热惊风,用我研究的按穴位推拿按摩技术,基本上能得到有效处置;村民干农活时割伤,不用线缝合,用胶布黏合,最多的一次用了8捆胶布”。

作为乡医,翻沟越坎,跋山涉水是常有的事。当时,和华忠杰一起培训的学员中,仅有三十几人最终成为赤脚医生,因此,不少偏远的村庄面临着没有医护人员的局面。“我要常常背着药箱,骑着自行车去邻村出诊。”1970年的一天,华忠杰在出诊路上,不慎跌到了沟里,连车带药箱压在胸口,“被村民扶起后,拍拍灰,继续赶路给村民看病”

由于病患众多,顾不上吃饭是常有的事。从业没几年,华忠杰就落下了胃病。“24小时坚守岗位,不管是半夜一两点还是凌晨四五点,随时都可能有村民敲门,要求上门看病。”华忠杰的小女儿还记得儿时的场景:“一家人正吃着午饭,村民急吼吼地跑上门,拉着父亲就出诊”。

在华忠杰当赤脚医生的时候,遇到了一件蹊跷的事。那一天,他正在家里诊断病人,忽然门口来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她手柱一根树棍,倚在门边,由于饥饿、疲劳,一面喘息、一面叹气。华忠杰的母亲看到这位老太太比自己的年纪还大,十分同情,急忙把她迎进屋里,盛了一碗小米饭,夹了许多菜,端到老太太手中,还一个劲地催促她多吃点。老太太眼泪扑簌簌地就滚下来了。临走,华忠杰母亲又塞了几个山芋给她,老太太千恩万谢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不一会儿,老太太又折回来了。华忠杰母亲很是纳闷:“是不是看我心慈,还要点什么来着。”

还没有等到母亲开口,老太太从兜里拿出一个皱巴巴的药方说:“妹子,看你儿子是个郎中,我这儿有个药方,拔‘痞’的,灵光得很,兴许有用。”老太太还将如何调制、如何使用一股脑儿和盘托出。

这个老太太讲的“痞”就是儿童疳积病。

事情也就这么巧,村上一个3岁的小孩正得了疳积,面色萎黄,眼睛无神,日夜哭哭啼啼,骨瘦如柴,去了几趟县医院,也没见好。

华忠杰心想:“这老太太的药方到底灵验不灵验,我何不来试试。”

按照老太太教的方法,华忠杰找来山栀、桃仁、杏仁等打磨成粉,又用鸡蛋清调制成糊状,敷于患儿手腕内关穴位上,用纱布裹好,每天换一次药。到了第三天,小孩的母亲兴冲冲地赶来,告诉华忠杰说:“华医生,这个药灵光,小孩不哭不闹了,晚上睡觉也安稳多了。”

华忠杰的母亲也喜出望外:“一碗粗饭竟得了个方子,真是善有善报。”

因当“赤脚医生”成绩显著,华忠杰作为镇江市的5个先进代表之一,前往北京参观“中草药展览馆”,这对于一个农家子弟来说是多么大的荣耀啊!

1975年,经过“曲线迂回”,挂名在土桥中学当老师的华忠杰被调往石狮乡卫生院工作,至此,他的医疗事业有了质的飞跃。而他治疗疳积的秘方也被他带到了卫生院。

在华忠杰的记忆中,天花、麻疹、惊风、疳积是当时儿童四大病症。新中国成立后天花已绝迹,麻疹也能控制,惊风亦随之少见,但疳积仍为多发病、常见病。虽然有多种治疗方法,但依旧不能手到病除。例如挑刺四缝穴,当时在各个医院也能做,但小孩痛苦大,大人也心疼。

而华忠杰治疗疳积,不打针、不开刀,采用独特的中药配方外敷,无痛苦,效果立竿见影。一传十、十传百,石狮卫生院治疗疳积的神奇手法,一下子传遍了句容城乡。“墙内开花墙外也香”,他们的疗法也随着就诊的人传到了南京、镇江、丹阳、扬中等地,前来就诊抓药的人络绎不绝,最多的时候一天有上百人。

那时候市场上鸡蛋也很紧张,医院里缺少鸡蛋。卫生院就要求患者家人带鸡蛋来就诊,每天清理垃圾时,光鸡蛋壳就一箩筐,这成了医院里的一大“奇葩”。

望着每天川流不息的人流,华忠杰很是感慨:《中医学》上说的没错,“单方一味,气煞名医”,单方只要用得与病情合拍,比任何医疗技术都灵。单方之妙在于“便”、“贱”、“验”。“便”即随处可得,“贱”是一文不值,“验”是功效迅捷。具备这三个条件,才是极好的单方。

此时的华忠杰非常开心,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了治疗儿童疳积的秘方,更是因为药方中的草药在茅山大地比比皆是,这是多大的收获啊!再说山栀、白术、陈皮又不是“黄金”,山上漫山遍野都是,这能治好多少儿童的疳积病啊!

1986年,工农兵大学生王平生从学校毕业后分到了卫生院,他将药方及疗效进行了总结,写了题为《老中医秘方治疗疳积散》的文章,刊登在《新中医》杂志上,使这一神奇的秘方公布于世。

1987年,石狮卫生院收到了来自湖南长沙某银行行长的一封信。说的是自己的孩子也得了疳积,四处求医也没有好转,看了《新中医》上刊登的治疗疳积的方法,如法炮制,果然应验,孩子的病竟然奇迹般地好了,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激动之余,特地修书一封,以表达他的感激之情。

句容葛村有对小夫妻,两个人的身材都很高,但是他们的双胞胎儿子却矮的很,明明已经有7、8岁了,但身材比村里5、6岁的孩子还矮半个头。原来,夫妻俩在镇上开了一家卤肉店,家里无论是大人小孩都是无肉不欢。父母经常劝他们不要老给孩子吃肉,容易积食不发育,但小夫妻总是笑呵呵地说:“没事,现在的孩子都这样,再说孩子们想吃就让他们吃呗。”有一次,夫妻俩带着孩子从葛村乡卫生院体检回来,闷闷不乐的样子,一问才知道,原来孩子患有积食,引起消化不良,导致脾胃虚弱,严重影响孩子生长发育。听说石狮卫生院能治这毛病,第二天就带着孩子赶来了。经过华忠杰精心诊治、敷药,孩子的病很快得到有效治疗,一周后,孩子吃得香、睡得着,半个月后体重明显增加,小夫妻俩笑得合不拢嘴。

石狮卫生院小儿科有本医疗日志,专门记载治疗儿童疳积方面的病例,这里面的故事就是讲三天三夜也说不完。

如今40多年过去了,卫生院已经改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但这个单方依然在使用,小儿疳积专科仍然光彩夺目,吸引着无数患者父母的眼光。与此同时,石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主任宫学梅的带领下,一茬茬干部职工呕心沥血,辛勤耕耘,中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员工从建院初期的5人,已发展到50余人;医疗用房从最初的200平方,一跃而成为4600多平方;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一应俱全;B超、无影灯、麻醉机、心电图、尿液分析等设备相继添置……中心相继获得“镇江市三八红旗集体”“句容市文明单位”“句容市优秀基层党组织”“句容市三八红旗集体”“新冠肺炎防控工作先进集体 ”“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作者:赵柳方 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