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90后护师:病房里出现欢声笑语 我爱上了上班

2020-03-16 09:04 来源: 编辑:现代快报 浏览量:0

“以前,爸妈把我保护得很好,他们没想到,女儿有一天也能站出来保护大家了。”1992年出生的王梦兰是一名援汉护士。来武汉的这一个多月,面对重症病房里满满的患者,小姑娘一度失眠压抑,但随着出院的病人越来越多,病房里出现了欢声笑语,她爱上了上班。

像王梦兰一样,许多90后、00后的年轻人,经此一战变得更加勇敢更加有担当。

开始失眠压抑,现在喜欢上班

王梦兰是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护师,2月1日晚上10点,她收到驰援武汉的消息。“我没有想很多,就是觉得我应该来。我希望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护理能力,做一些能做的事情。”2月2日,她随江苏第三批援湖北医疗队抵达武汉,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开展护理工作。

刚开始的时候,陌生的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压抑的病房,一度让王梦兰非常抑郁。“刚来的第一个星期特别难熬,压力非常大。每天就是工作,也不敢去其他地方,也没有人和我说话。”孤独的环境和沉重的心情让从不失眠的王梦兰,好几个晚上睡不着。

“如果第二天早上要上班,当天晚上我就开始担心。因为上班的时候不能上厕所,就怕自己吃得多喝得多影响工作。又怕睡眠不足导致免疫力下降,给团队拖后腿,整个人特别压抑。”王梦兰说。

还好,随着出院病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对抗击疫情有了信心,病房慢慢出现欢声笑语。她说:“现在还会安排轮休,上班的时候病人也会和我们交流,氛围非常轻松,每天最喜欢的事情就是上班。”

△王梦兰在工作中

患者和战友,都让我感动、安心

来武汉一个星期后,王梦兰从ICU转到了重症隔离病房,相较于之前,这里的病人病情稍微稳定一些。除了生命体征和体温的监测,病人心理状态的记录也成为关键。

王梦兰记得,病房里有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从她进入病房开始,奶奶就已经住了进来。整个人躺在床上,也不说话。“那个时候,奶奶的氧合指数并不好,还上着监护。她也不能离开氧气,起床上个厕所都不方便。之后,奶奶看到别的病人下了监护,她还没有,就感觉情况不太好。再加上女儿也在酒店隔离,她整个人比较焦虑。”虽然奶奶不是她的主管病人,但王梦兰每次只要路过,都会进去看看她,为她量血压、跟她聊聊天。

后来,奶奶的病情越来越稳定,下了监护。能够下床的奶奶拉着王梦兰和同事们一起合影,和刚来的时候完全不同。“她还给我们写了一封感谢信,让我们以后再来武汉,她带我们一起玩。”

虽然医疗队整建制接管了病区,但还会留一两位本地医护人员帮忙协调、处理医嘱。王梦兰记得,第一次进入重症隔离病房,发现里面病人住得满满的,根本忙不过来。就在那个时候,她发现一位本地的医护人员默默地在身后帮忙打针,帮着记录监护仪上的信息。王梦兰一下就觉得安心了。

“大家穿着防护服,也认不出来谁是谁。”3天之后,王梦兰通过熟悉的声音认出了这位战友。“我们抽空聊了会,才发现我们年纪相仿。”

△王梦兰生活照(资料图)

爸妈没想过我也能站出来保护大家了

当父母收到女儿去武汉的消息,他们沉默了。“我爸一直以为我在开玩笑,他还不相信,虽然他并不想让我来,但还是帮着我一起给妈妈做思想工作。”王梦兰告诉现代快报记者,她从来没有离开父母这么长时间,父母一直把她保护得很好,也从来没有想过女儿有一天也能站出来保护大家。

虽然妈妈也舍不得女儿,但还是边哭边为女儿收拾行李。“第二天我妈还早起准备了我喜欢吃的早饭,那天早上对我是有求必应。”

到了武汉之后,妈妈每天都会算准了女儿的下班时间,打来电话。“虽然说不了多少话,但只要听见我的声音,她就会很放心。”

“我第一次听到爸妈说为我骄傲,我超级开心。”谈起父母,王梦兰的声音充满思念与甜蜜,“想吃我妈做的排骨汤。虽然这边也有排骨汤,但就不是妈妈做的那个味儿。”

在她眼里,武汉已经变成了第二个家。“等武汉好了,我们一定要再来。一起吃火锅、喝奶茶、逛街,一想到这些就觉得好幸福。”

现代快报+/ZAKER南京特派记者 李楠(受访者供图)

原文地址:http://news.xdkb.net/2020-03/15/content_1244126.htm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