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红色村镇大展身手 淮安交出“小康答卷”

2020-08-06 11:12 来源: 编辑:现代快报 浏览量:0

(记者 李子璇 文/摄)“葡萄、水蜜桃、草莓、蔬菜……四季产品循环种植,我的小康之路在淮安实现了,种植的鲜碧根果预计未来有1亿产值,现在还有网红直播带货。”朱海兵今年37岁,是香农庄园的负责人,他原是上海IT公司的白领,带着一腔热血回到老家淮阴区刘老庄村,走上了农业之路,年产值400多万元,解决了本村和周边乡镇100余人的就业问题。

经济薄弱村“改头换面”,环境新了日子美了

日前,现代快报记者走访淮安多个“红色村镇”,从省定经济薄弱村到如今的小康村,各个红色村镇走出了一条革命老区的特色发展之路,交出了一份靓丽的答卷,村民们自豪地介绍自己的产业,讲述自己的小康故事。

△ 芦家滩阻击战遗址

记者了解到,刘老庄村突出旗帜鲜明的红色标志,让刘老庄在传承红色基因的基础上,厚植红色文化底蕴,真正打造成集爱国主义教育与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红色旅游小镇。逐步形成采摘、休闲、娱乐、农家乐、亲子体验、素质拓展、革命历史熏陶等种类繁多的旅游产业,近年来,累计吸引前来观光采摘的游客已达20万余人次。而就在10年前,这里还是个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省定经济薄弱村。

△ 香农庄园

除了返乡创业的人,一直留在刘老庄的老人们更觉得日子越过越幸福。“过去一麦一稻只能维持基本生活,现在孩子们都去城里买了房,我们也住上了新房子。”葛从义今年80岁,提到刘老庄村的变化,他说自己最有发言权,忙活了大半辈子,老了又享受到现在的好条件。这样幸福的老人还有很多,村民金国之就是其中一位,他把土地流转承包得到一部分费用,自己在村民做起值班工作又得一份薪资。他说环境改善了,各家装修都特别漂亮,晚上还能在小区散步跳舞,日子是真美了。

芡实零散种植转规模化,销路从本地走向国外

△ 卢洪亮带领参观芡实厂

“种植面积扩大到1800亩,315名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以前村集体收入不足5万元,现在供不应求,一亩地净利润1000元。”淮安区车桥镇卢滩村原村支部书记卢洪亮说,卢滩村水资源丰富,洪泽湖水质清澈,种植出来的芡实口感特别,但是一直以来的零散种植,让村民虽辛苦却没有好收益,忙活一整年也赚不到钱。

△ 芡实酒

后来,卢洪亮成立了淮安区芦家滩土地股份专业合作社,形成规模效应。村民们找到了出路,销路除了本地开始延伸到长三角地区,现在还出口国外,产量供不应求,市场前景广阔。因芡实不仅能吃,还有药用养生的价值,卢滩村还形成了芡实产业,想出了芡实饼干、芡实酒等一系列产品,目前还在探索当中。

近年来,卢滩村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流转土地2560亩,其中生态水稻种植900多亩、蔬菜大棚面积160亩,芡实面积1500亩。卢滩村作为芡实种植大村,总投入680万元,建成集保鲜冷藏、生产包装、销售于一体的芡实种植加工基地产业,已建成厂房3350平方,安置冷库810立方,可速冻冷藏400吨的干籽芡实。有效解决了镇里芡实产业缺乏配套的加工储藏能力、生产粗放、附加值低等难题。

△ 涟水成集镇

淮安作为革命老区,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盱眙县黄花塘镇科学规划中草药种植、畜禽养殖、高效林果、虾稻共生、食用菌和特色茶园等重点发展产业;涟水县高沟镇晏庄万亩瓜蒌、扁担千亩蚕桑等高效农业集群发展,成集镇打造集4A级红色乡村旅游区;洪泽区西顺河镇建设渔家风情小镇,开发了渔家风情园、二十六烈士陵园、万荷园、荷叶茶厂等一系列扶贫攻坚产业项目,各红色村镇将传统农业村镇转为高效新兴产业,推动了村镇经济复苏和发展。

原文地址:http://www.xdkb.net/p1/108072.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