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民生 服务社会 发掘真相 传播价值 感谢您浏览江苏苏讯网。 欢迎投稿:邮箱724922822@qq.com 客服电话:025-86163400 18061633398

专家在宁支招韧性城市建设 让城市既聪明又强壮

2021-10-13 13:34 来源: 编辑:中国江苏网 浏览量:0

10月12日上午,“2021南京市长国际咨询会议”在南京举行。聚焦“践行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安全韧性城市”这一主题,来自国内外的10位嘉宾畅所欲言,展开“头脑风暴”,传递先进理念、分享有益经验,共商安全韧性城市建设举措。

南京作为一座特大城市,以6587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承载了1.48万亿的地区生产总值、931万的常住人口,具有人口分布高集聚性、产业布局高密集性、生产要素高流动性、社会管理高风险性的特征,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建设高效能治理的安全韧性城市。

城市管理告别“拦水坝思维”

疫情防控常态化和极端天气多发,对于城市治理提出了全新的挑战。“第一步,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传统的城市管理想要建造一个巨大的‘拦水坝’,把各种不确定性挡在城外。这不仅浪费极大,还会制造新的脆弱性。”国务院参事、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理事长仇保兴直言,传统工业文明思路之下,城市基础设施集中化、大型化、中心控制化,不仅造价昂贵,本身就具有脆弱性。数年前,某城市将原本可以分散多处的堆土场集中在一起,这一全国最大的堆土场突发塌陷造成多人伤亡,就是一个深刻教训。

韧性城市建设是对原有的城市规划建设模式的一种创新。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院院长、全球创新与发展研究院院长杜德斌认为,韧性城市建设应强调“冗余性”,城市关键功能设施应具有“备用模块”,确保突发灾害时整个系统不至于彻底瘫痪,要有可替代的交通方式、分布式智能电网和替代性能源生产方式。城市建设也应留下足够的冗余空间,用于受灾人员疏散、避难、隔离和相应物资储备。

在疫情防控中,网格化管理发挥重要作用,这也是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仇保兴认为,深化网格化管理可以把相对不确定的因素变成相对确定的,“基层动员能力越强,反应速度越快,一旦发生灾害,85%的事情可以就地解决。”

智慧城市先要“强身健体”

日前,全国选取了18个城市进行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建设试点,南京位列其中。南京市代市长夏心旻介绍,南京初步建成立体空间可视化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为城市智慧化转型打造了数字底座;构建了全国首个“城市地下管网数字化工程”,系统内管线已经达到17万多公里;建设了城市安全运行综合监测预警平台,全面整合24个部门70余类基础数据,目前已在全市2.5万家单位常态化应用,汇聚数据总量达到10亿条,累计排查标识社会面风险源22.5万个、企业风险源4.2万处。

与会专家认为,打造韧性城市首先是从抓应急响应到抓日常维护的转变,当务之急是建立城市风险隐患清单和台账式管理,南京的这一做法获得了广泛认同。“智慧城市首先应是安全城市。”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原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闪淳昌指出,要搭建大整合、高共享、深应用的智能化平台,实现平安建设由经验决策向大数据决策转变,构建贯通“城市大脑”和“基层细胞”的智能化管理体系。

“智慧城市使城市大脑更聪明,韧性城市是让城市肌体更强壮。”杜德斌建言应注重建设智慧型韧性城市。这一观点在论坛上引发共鸣。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研究员史育龙强调,要从人防为主转向人防技防相结合,要以城市大脑这一信息基础设施和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内容来支撑城市韧性的提升。

超大城市应是一个“家族”

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七普”人口数据后,全国7个超大城市和14个特大城市名单出炉,南京位列特大城市第6。史育龙指出了南京这一特大城市的与众不同之处:“在这21个城市里头,南京的城区人口占城市人口的比重在省会城市中排第一,达到了85%。最低的郑州只有42%。”他认为,高密度的人口加大了城市系统复杂性,也对抵御风险提出了更大挑战。

“特大城市公共安全突发事件的种类、频率、连发性等,都大大高于一般城市,并且更容易引发次生灾害、衍生灾害甚至‘灾害链’。”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副主任、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冯子健在论坛上呼吁,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和疾控体系建设,系统地有计划地为下次可能发生的传染病大流行作准备。

“对于超大城市,我觉得不要把它当作一个个体,要当作一个家族来规划设计。”国际著名规划师、新加坡国家艺术理事会主席刘太格形象地阐述了自己的规划理念。他认为,超大城市不是要减量,而是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他的理念是打造“星座城市”,把超大城市尽量当作是若干个城市来处理,每一个城市再划分片区、新镇、小区等子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城市家族”体系。

记者 胡明峰 仇惠栋

原文地址:http://jsnews.jschina.com.cn/jsyw/202110/t20211013_2870442.shtml
江苏苏讯网客服:025-86163400
【责任编辑:陆超】

江苏苏讯网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江苏苏讯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本网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稿费或要求直接删除,请致电025-86163400 ,联系邮箱:724922822@qq.com。